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提问

#楼主# 2022-11-19

跳转到指定楼层
在中国的理工类领域,导师对硕博研究生的压榨是非常普遍的,尤其是在实验学科。
拿我熟悉的化学、材料领域来说,我读博的时候,见过的导师中,九成以上会压榨自己的学生,压榨程度因人而异。
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,就我观察,主要有以下几点:
1、踮脚效应。比如说,甲、乙两个导师,学术水平差不多,甲压榨学生,乙不压榨,那甲的学术产出大概率高于乙,甲在职场竞争中就会比乙更占优势。因此,导师们之间的职场竞争,很容易演化成比较谁更擅长压榨学生。
2、传递效应。压榨学生现象严重的高校和研究所,往往存在一个情况,就是,该高校、研究所的高层领导给导师们的压力很大。然后,导师为了应对高层的压力,就转而压榨自己的学生,把压力传递给学生。必须要提的是,我的意思绝不是说导师很无辜、全都是高层领导的错——导师当然是有问题的。因为,导师施加给自己课题组的学生们的压力,一般是比领导施加给导师的压力大得多的。比如说,领导要求导师在近五年有X篇论文产出,导师往往会要求自己课题组的学生们给出2X或者3X篇论文产出;领导要求导师有影响因子4以上的论文产出,导师往往会要求自己课题组的学生给出影响因子8以上的论文产出。这种压力上的加码,一般是来自于导师对于自身利益的追求。
3、利欲熏心。这个主要是出现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。导师为了赚钱,让自己的学生去做以盈利为主的项目、或者去自己参与开办的公司打工,只给学生很少的钱,极少给学生提供真正的学术指导。
4、滥竽充数。部分导师并不具备导师该有的学术能力。为了坐稳自己的位置,这些导师会疯狂压榨自己的学生。这些导师有种不劳而获、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心理,期望学生们能够做出足够多的学术成果、然后挂上他的名字发表,想要让学生带自己飞。这些导师不能对学生进行应有的学术指导,而是进行误导和逼迫。这种导师往往会乱指挥,导致学生即使拼尽了努力、也难以如期发出足够毕业的论文。需要说的是,即使在国内最有名的顶级高校,这种导师数量也不少。
5、封闭环境的人性异化。课题组是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。无论导师在课题组外扮演什么角色,他在课题组内,往往能够扮演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的角色。这种长期的无人制衡的高高在上,会使得某些导师心中的黑暗被激发出来。我观察到过这样一种现象,就是,某些导师会对某些学生进行缺乏理由的欺凌,这种欺凌并不会带来学术产出,但是某些导师会去这么做。我认为这是一种心理变态。
6、在学生的选题、毕业等问题上,导师的权力太大了;在实际操作中,几乎不存在对导师的有效制衡。因此,导师可以轻易地用自己的权力要挟学生。
7、对于学生来说,现有的硕士、博士培养制度缺乏退出机制。我们来做一个对比。假设某人本科毕业去某公司工作,干了一段时间,发现这个公司不靠谱,于是他就辞职了。这种情况下,他已有的工作经历,可以视作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历,写到简历上也不丢人。再假设某个在读研究生,他发现课题组不靠谱,于是退学了,那在某种意义上,他的研究生生涯是前功尽弃了——在中国环境下,退学很容易遭到别人的非议。至于说换导师——理论上可以换,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。比如说,某学生想离开导师甲的课题组,去导师乙的课题组,能不能去成?导师乙未必会接受该学生。有可能是导师乙担心得罪导师甲,有可能是导师乙本身确实提供不了额外的科研资源了,有可能是导师乙看到该学生离毕业年限不太远了、担心该学生没办法按期毕业(毕竟该学生的前几年时间花在了甲的课题组,换导师往往意味着要从头做一个新的研究课题)。缺乏退出机制,意味着,该学生在和导师的博弈中处于劣势。
8、目前的现状是,几乎不存在对无良导师的有效惩罚机制。很多时候,无良导师不会受到任何惩罚。就算有惩罚,惩罚也不痛不痒,无非就是冻结个招生名额。招生名额的分配,可操作空间太大了。自己的招生名额不够用,可以把学生挂在别的导师名下嘛。青年教师也许不太容易运作招生名额,老油条导师运作招生名额很容易。相比于压榨学生的得利,这种惩罚的力度太小了。
9、学生的自主反抗能力太弱。绝大多数在读的硕博研究生,年轻,缺乏社会经验,而且从小就是乖学生,“听老师的话”几乎成了融入骨子里的行为准则。导师吓唬他们几句,他们就立刻怕得要死,根本不敢反抗。因此,对导师们来说,压榨学生是一件非常容易实现的事情。实际上,在一个学院里面,真正权势很大的导师,往往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;大多数导师,也只是普通人而已,没有什么特别厉害的手腕。如果研究生们够硬够强悍,敢于正面怒怼导师,敢跟导师对着干到底,大多数导师也很难顺利压榨研究生。但问题在于,研究生们太乖了,乖的像小白兔一样,当着导师的面说话,都气若游丝、不敢大声。我觉得,从小作为乖学生长大的这些人,应该适当地学的有些江湖气。这里的江湖气,不是说要日常表现得像痞子一样,而是说,遇到过分的人、对自己做过分的事情时,敢于翻脸和他斗。
10、学生缺乏后盾。绝大多数硕博研究生的父母,没有接触过学术界,不了解导师的压榨究竟是怎么回事。当研究生处在困境的时候,一部分父母可能会把事情简单理解为“我家孩子不好好学习”,反而会责怪这些被压榨的学生。对于那种一路读书上来、尚未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,家庭的支持是很重要的;没有家庭的支持,他们面对导师的时候,往往会缺乏底气。
11、洗脑。无良导师是会对学生洗脑的。中国教育环境中长大的、中国评价标准下的优等生,往往区分不清“努力”和“被压榨”的区别,很容易被有经验的导师洗脑。
12、氛围。因为上述原因的存在,在很多高校和研究所里,会有一种普遍存在的价值观,即,认为导师压榨学生理所应当,学生不应该反抗。氛围是个很可怕的东西,人如果在里面浸染久了,会很容易被同化。我见过一些很过分的导师,他们对自己的恶劣行为毫无自责感;甚至,他们还会对某些不太配合压榨的学生感到不满,认为学生有错——错在不充分配合他的压榨。我也见过一些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学生,对于压榨自己的导师反而感恩戴德,甚至会觉得是自己对不起导师。有些研究生会有种自罪感,认为自己沦落到今天的处境,全是自己的错。为什么有些研究生会跳楼?诸多原因中,自罪感占了很大的比重。以前有人问过,自杀的学生,连死都不怕,为什么不敢找导师讨个公道?因为这种自罪感,使自杀的研究生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错,所以才会这样做。
至于说这种现象什么时候会退出历史舞台?现在的我答不出这个问题。
回复

使用道具

133

主题

375

帖子

651

积分

高级会员

Rank: 4

积分
651
小李ddx 发表于 2022-11-19 21:04:17
说得好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37

主题

341

帖子

625

积分

高级会员

Rank: 4

积分
625
六月清晨搅 发表于 2022-11-19 21:04:43
总结的很到位!我基友符合1~3,我自身符合3~5,6~12是整个社会制度和历史遗留的通病!赞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29

主题

341

帖子

609

积分

高级会员

Rank: 4

积分
609
123457210 发表于 2022-11-19 21:05:36
写的非常真实,很多流氓导师根本就不具备对应的学术水平。整天就知道让学生写文章写专利写书带他飞,满嘴空话跑火车,溜须拍马抱大腿。对学生没有任何知道,总想着学生带飞,给他干活一毛钱都不给,有的还得学生自己垫钱出差。研究生导师不会受到任何约束,而且考核机制相当沙币,导致只要有文章就能成为大学老师,毫无自我修养,有的禽兽导师还对女学生动手动脚,听说过带女学生逛内衣店的奇葩导师,给学生灌酒。中国这样的导师机制,垃圾中的垃圾,很多原本热衷科学研究想潜心干一番大事业的学生,碰到这种人无能为力,只能混毕业随便找份工作。留下来继续深造晋升的全是些溜须拍马左右逢源的小人,也就是这些人最后成为了新的研究生导师。那么请问,我们的大学到底在培养什么人?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